卢鹏博
发布于 2025-06-05 / 8 阅读
0
0
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

诗句出处

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酬乐天咏老见示》:

酬乐天咏老见示

刘禹锡

人谁不顾老,老去有谁怜。

身瘦带频减,发稀冠自偏。

废书缘惜眼,多灸为随年。

经事还谙事,阅人如阅川。

细思皆幸矣,下此便翛然。
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

这两句诗以夕阳晚照为喻,表达了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:不要因为日暮桑榆(喻年老)而悲观,夕阳的余晖依然能铺就满天绚烂的彩霞。诗人借此反驳世俗对衰老的消极看法,强调任何人生阶段都能绽放光彩。

深度解读

1. 意象的哲理化

“桑榆”原指日落时分阳光残留的树木,常象征晚年或时光流逝,但诗人将其转化为一种蓄势待发的能量。“为霞尚满天”以壮丽的自然景象,隐喻生命的厚度与可能性——即使临近终点,仍可创造辉煌。

2. 对抗线性时间观

诗句挑战了“年轻即价值”的单一标准,提出生命的意义不囿于生理阶段。晚霞之美恰因积聚了整日的阳光,暗喻经验、智慧沉淀后的升华。

对青少年的启示

1. 破除“过早焦虑”

当代青少年常被“内卷”“年龄门槛”等压力困扰(如“35岁危机”的提前焦虑)。这两句诗提醒他们:人生是持续积累的过程,不必因暂时的落后或挫折否定未来。就像晚霞需要时间酝酿,成长自有其节奏。

2. 重构“成功”的定义

社会常将青春与“巅峰”绑定(如“成名要趁早”),但诗句表明价值实现可贯穿一生。青少年可以更从容地探索兴趣,而非急于在单一赛道上冲刺。例如,褚时健74岁创业“褚橙”,恰是“为霞满天”的现代注脚。

3. 珍惜“此刻”的能动性

即使身处逆境(如考试失利、能力被质疑),也可像夕阳那样把握当下释放能量。“晚”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种起点——比如高中生用课余时间发展公益项目,大学生以兼职积累社会经验。

总结

刘禹锡的诗句在快节奏时代尤为珍贵:它告诉青少年,生命的精彩不取决于外部时间表,而在于内心是否始终保有创造光热的勇气。正如天文学家卡尔·萨根所说:“在某个地方,某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正等待被发现。”无论早晚。



评论